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,是立國之本、興國之器、強國之基。自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,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,沒有強大的制造業,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,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、保障國家安全、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。
“中國制造2025”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,中國政府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大勢,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。其根本目標在于改變中國制造業“大而不強”的局面,通過10年的努力,使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,為到2045年將中國建成具有全球引領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奠定堅實基礎。
實現“中國制造2025”,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,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。在智能制造過程中,機器視覺主要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視覺功能,也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圖像信息提取、處理并理解,最終用于實際檢測、測量和控制。隨著智能化發展的愈演愈烈,市場對于機器視覺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多。
機器視覺可說是工業自動化系統的靈魂之窗,從物件/條碼辨識、產品檢測、外觀尺寸測量到機械手臂/傳動設備定位,都是機器視覺技術可以發揮的舞臺。而為了適應層出不窮的新應用需求,工業相機的設計也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。
機器視覺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廣泛,在交通領域、水文觀測、地質災害預警識別等領域,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而宏觀上看,發展速度較快的細分產業是人臉識別與圖像識別。這兩個分支行業,在金融、安防以及交通領域較為集中。這些細分領域的投資者,大多都具有自身技術優勢,并將為各類場景提供應用解決方案來盈利。